一方青磚瓦開出五彩幸福花。2019年,呂七方村搭上“互聯網+電子商務”快車,年銷售古建材料突破千萬元,累計注冊銷售網店達400余戶,成了遠近聞名的“阿里淘寶村”。筆者在進村道路兩旁看到,一間間古建材料經銷門店鱗次櫛比,青磚、古瓦,精美的磚雕石刻琳瑯滿目。村街文化墻上用青色磚雕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一方青色古樸世界,卻處處彰顯著新時代的蓬勃活力。
記憶中泥濘不堪的小街道,全部硬化;路邊曾隨意拋撒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專人清理;就連村民們停放的轎車都是自覺歸位,有序停放。走在曾經熟悉的街道,呂澤森也嘖嘖稱嘆。
“環境變美了,村莊變綠了,身邊的親朋好友變得忙碌了。”呂澤森說道,回到家中,本想邀約幾位兒時好友聚餐,發現大家很難聚齊,不是在忙著發貨,就是盯著網店無法脫身,甚至打電話都說不上幾句話,一個個外地催貨的電話,不時打斷雙方的談話,小村莊的村民們仿佛都在談著“大生意”。
永年區古建協會會長呂建光介紹,永年區古建行當歷史悠久,尤其以呂七方、喬七方、尚古等村為代表,可以說從生產、銷售、施工、技工、物流一條龍服務全部囊括。精湛的技術、過硬的質量,成就了良好的口碑,從這里走出去的古建施工隊伍參與了眾多重大古建筑修復、保護工程,如故宮博物院、山東水滸好漢城等,還獲得過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的贊譽。但隨著生態環保要求,當地的古建材生產行業一度“銷聲匿跡”。
呂建光說,四合院、仿古商業街、景區建設、文化修繕的市場“回潮”,使得古建材銷售市場逐年增長。考慮當地百姓有生產、銷售古建材的傳統,當地政府一方面嚴格執行環保監察措施,將生產、雕刻等揚塵工藝集中入園管理,推廣霧炮車等新型抑塵設施;另一方面大力培育網絡銷售模式,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推動當地古建材銷售規模擴容。
“目前村里近380戶,幾乎家家從事著跟古建相關的行業,生產、銷售、施工、技工、物流等可以說是古建材料一條龍服務體系在俺村全了。這么說吧,打造一個四合院,從設計到完工,交給我們村您就等著驗收吧。”呂七方村黨支部書記呂為生對筆者笑著說。
(責任編輯: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