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3年前的小作坊,到今天化工界第二大跨國公司,“創新”是植入陶氏公司的DNA,沒有創新就沒有今天的陶氏公司。
站在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的舞臺上,西安佰奧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挺激動不已。他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憑借帶來的便攜式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項目,他的企業獲得大賽“優秀企業”獎。
2020年12月31日,一臺名叫PIXBOT的自動駕駛通用底盤,從貴陽高新區企業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翰凱斯PIX)出發,由深圳港口航向意大利,為該公司的2020畫上圓滿句號。
“先做人,后做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是我們逐漸形成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我認為創業就是在創造價值,堅持不懈去創造價值是我一輩子要做的事情。”鷹潭心沁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袁澤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宋安瀾認為,互聯網企業僅做技術不行,應該關注互聯網與其他應用的結合。初創企業應該多修煉內功,將團隊、技術都打磨得更好,不要一味地追“風口”,必須在自己立足的領域堅守。
提及濟南大陸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荊書典,濟南高新區人都知道,這位老創業者帶領企業在濟南高新區創下多個第一:第一批入園孵化的企業,第一批進入齊魯軟件園的企業,第一個建設企業園區的民營企業,第一批登陸“新三板”的股份公司……
從自立門戶從零開始,到成為全國領先的旅游小程序解決方案提供商;從6個人單槍匹馬,到網羅業內精英組建專業團隊,軟件著作權專利達23項;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到服務3000余家優質旅游企業,平臺交易額達兩個多億元……
從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地方賽初賽、復賽、決賽,再到全國半決賽、總決賽,從草長鶯飛的春天,到烈日炎炎的夏日,再到果實累累的金秋,參賽選手跑完整個大賽“馬拉松”大約需要半年時間。
北京易誠高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廖志梁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的創業目標是讓越來越多的中小型實體科技企業通過易誠高科創建的5G共享平臺,開發出一流廠商水準的產品。
他是一個笑起來有點靦腆,但講起專業領域卻神采飛揚的“80后”實干型創業者;他創立的西安拓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新材料領域的研發,目前已獲得20多項國家專利,其生產的碳纖維衛通天線,主要應用在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在極端天氣下成功為通信行業保駕護航。
為滿足企業未來發展需求,打造出品質產品,帶來更多“國之重器”,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電子信息行業總決賽期間,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大企業創新需求對接會和大企業對接會,從產業、技術、人才、終端等方向發布需求,向參賽企業拋出“橄欖枝”。
從一名公關廣告行業摸爬滾打近二十余年的“老兵”,到人工智能行業的“新兵”,再到AI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探索者和踐行者,北京易訊理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史凌波的每一步都走得無比堅實。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是最懂人工智能市場的技術人員,也是最懂人工智能技術的市場人員。”
談起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寬帶資本合伙人周耘滔滔不絕。他參與了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并且在不同的行業總決賽上擔任評委。可以說,他見證了大賽的變化和發展。
首次創業3年后,公司被上市公司全資收購;二次創業,企業營收已達20億元,正謀劃上市。北京一帆新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時宏飛在8年的創業歷程中,經歷了無數商海的機遇與挑戰。
5年前,劉懷旭拿著僅有的15萬元注冊公司。如今,他的公司注冊資本已變更為500萬元,預計2020年產值將超過500萬元。他的創業路,就是從那一顆枸杞開始。